您所在的位置:考古发现

六安墓墓主之谜有望揭晓 古棺为何千年不腐

按照预定计划,六安“战国双墓”如期起吊内棺。北墓内棺顺利起吊之后,南墓的巨大古棺也随之现身,外观之精美、保存之完整,都让考古人员眼前一亮。更令人意外的是,南墓棺的体积和重量超出预先设想,连一辆8吨吊车都无法撼动它。稳妥起见,今天将换更大的吊车继续起吊。另据了解,如果不出意外的话,将南墓巨型内棺起吊后,考古专家可能开启这两座内棺,届时墓主人身份有望揭晓。
南墓古棺千年不腐,秘密何在?省考古所李德文教授认为,多层棺木结构的最大优点是密封性好,加之该墓葬在高岗位置,地下水位较低,不足以影响到封闭严密的内棺。
六安考古队长汪欣说,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该墓没有被盗,封闭再好的古墓,一旦被盗,棺木腐朽就会加剧。由于“战国双墓”下葬深度超过10米,发掘之前,双墓所在位置隐身于周边众多凸起的高岗之中,既不是最高的,也不是最低的,形成了一个“迷魂阵”,盗墓贼很难找到。双墓也曾有盗洞,但深不过三五米,没有影响到棺椁。
北墓顺利起吊,南墓则带给考古人员很多惊喜。北墓起吊完成一个小时后,再次开始起吊南墓棺木。第一层棺木的结构性木板被揭开,很快就起吊完毕,内棺显现。
内棺的形状,与外椁和第一层棺的规则长方体不同,棺盖呈圆弧状。省考古所李德文教授介绍,这种形状的棺称为“弧形顶”,造型典雅大方,庄严肃穆,战国时期出现,并且一直沿用到今天没有太大改变。这是中国人“天圆地方”朴素宇宙观的体现,不过这具棺木的个头比现在的棺木大好几倍。
工作人员在“弧形顶”内棺东头发现了一块长约20厘米、外形像凤凰和飞鸟、雕刻精美的金属片状物,保存十分完整。它当初是镶嵌在棺上,还是平放在棺前,不得而知。考古人员介绍,六安春秋战国时地处楚国东境,楚人崇凤,这个器物很可能是楚民族的图腾。
除了惊喜,南墓内棺带给考古人员更多的是意外。该棺西头有两只长约十几厘米的大棺钉,将内棺紧紧固定在底座上。六安“战国双墓”自发掘以来,所有木结构的连接处都是榫卯结构,设计科学,严丝合缝。首现的金属固定物,其中一只大“钉”折断后,里面是银白色的,考古人员认为,可以排除是青铜的,从颜色分析,要么是锡的,要么是银的。那么,如此坚硬的棺木,这两种材质的钉是如何钉进去的?目前还是一个谜。“有一种可能是木头预先留孔,将融化的锡水或银水灌进去成型。 ”
具体这两具棺木中会珍藏着什么宝贝,让我们拭目以待。

  设为首页 | 关于我们  |   版权信息  |  隐私保护  |  免责声明  |  合作伙伴  |  联系我们
 中华自然科学网(SCICN.NET), All Rights Reserved
  冀ICP备17034147号   客服及报障邮箱:sci@scicn.net